现代连环画的种类

2010-07-20

  连环画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体系,但是它却没有一个固定的绘画表现手法,创作者们按照各自的理解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行创作,这就使得连环画呈现出“采撷各家之长为我所用”的繁荣景象。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被作为连环画的表现形式加以运用发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种绘画手法都出现过许多精品之作,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大大的丰富了连环画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力,这也是它广受人爱的迷人之处。
  
  线描连环画
  
  连环面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表现形式。线描的大量出现与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紧密联系。线描画,队线条为主,是中国连环画创作的主要技法。传承自明清时期的小说绣像,在连环画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以其线条流畅、清晰,画面黑白分明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如《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果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是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的硬笔线描画水平极高,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连环画
  
  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官》、任率英的《桃花扁》、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这类作品已经为历史所演绎成为经典之作、传世之品。另外,也有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矗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出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和出版成本的考虑,许多彩色绘本在印制时被改成了黑白版。
  
  素描连环画
  
  即用素描的方法创作连环画,少有线条的勾勒,大量运用明暗对比、透视等西方绘画技巧,使画面充满立体感,感觉人物表情更生动,场景更真实的连环图画。
  
  素描连环画中比较突出的作品有:《迎春曲》,《王贵与李香香》,《我要读书》,《英雄村》,《丰收的歌》,《地球的红飘带》等。其中沈尧伊的著名作品《地球的红飘带》,把素描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其每一张画都可以独立成画,可以看出是花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的。它在构思立意、人物塑造以及艺术感染力上部体现出精雕细琢的艺术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不朽之作。
  
  水彩连环画
  
  “水彩画”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方式。这种绘画种类传自欧洲,作画时用水溶化颜料,通过画笔含水分的多少,表现色调的浓淡和强弱,利用纸的白色底和水分颜料的相互渗溶来表现对象,产生特有的轻快、明朗、湿润、融合等效果。在水彩连环画中《红军万岁》、《一本军事日记》、《于子三》、《幸福的童年》、《人与狼》、《飞向自由》等都是必须提及的。
  
  木刻连环画
  
  木刻版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所见最早的有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唐末五代(公元IO世纪)的佛像版画,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在后来宋代的医书插图、明代的小说绣像中,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木刻创作的要求是先要在木板上列出绘画的内容,然后再用纸把画拓印出来。这是一种相当费力却又效率低下的技法,但是技术条件要求不高,而且能够创作出独其神韵的艺术作品。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曾经大量地采用这种形式出版连环画。早期的木刻连环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因此十分珍贵。但是现在的印刷技术已经可以直接把木刻画制版印刷,在保留了木刻的神韵同时又提高了效率。木刻连环画中的《春天》,《阿q正传》,《戎冠秀》,《狼牙山五牡士》,《女英雄刘胡兰》,《小姑贤》,《刘保堂》等,都是极具特色的名品。
  
  漫画连环画
  
  即用漫画形式绘制的连环画,这种形式在中国数量较少,在国外则十分流行。但是《三毛》系列却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它就是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连环画。其中的主角“三毛”,是近现代中国出现的知名度最高的原创儿童漫画形象,从一开始,这一原创系列就达到了一个令后来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三毛”,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制高点。其他较为优秀的漫画连环画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系列,若水、徐甫堡绘《百年血债》,蔡志忠漫画《老子》等。
  
  年画连环画
  
  内容都取自连环画,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经过有序组台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山现的。其既有传统取材,又有新式表现,还有国外内容,既丰富了年画内涵,又使连环画得以更广泛传播。可以说,作为在中国民间最为普及的连环画形式,年画连环画的内容也最为丰富。当年出版这类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文革”期间,年画连环画换成了清一色的样板戏剧照。由于年画一年一换的特点,使之极不易保存,所以这类作品目前已很难见到了。
  
  电影连环画
  
  影视连环画与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那个电影放映无法普及的年代,作为一种衍生的替代晶,它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一般人对电影的渴望。电影连环画是由一幅幅连贯性的电影剧照配上文字脚本组成的,这是中国连环面史上比较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把电影艺术与图书艺术的结台,为我们水远地保留住演员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许多经典的电影均有连环画的版本,如:《共产党员》、《钢铁战士》、《白毛女》、《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兵张嘎》、《青年鲁班》、《地道战》、《半夜鸡叫》、《奇袭》、《闪闪的红星》等。随着时问的推移,许多电影连环画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就特别喜欢收藏电影连环画。
  
  彩色连环画
  
  连环画通常都是黑白的画面,但是也有少量的彩色连环画曾经出现过。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们的热情和文化部门对连环画的重视,我国出现了彩色连环画。
  
  彩色连环画的绘画有中国画的工笔、写意等技法,也有西画中的水彩、水粉、油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由于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彩色印刷成本高,对印刷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它的数量相对较少,于是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伤逝》(水墨)、《孙悟宅三打白骨精》(卡通)、《术兰辞》(水墨)、《封神演义》(卡通)、《水浒》(工笔)、《孔乙已》(水墨)、《白蛇传》(图案)、《红鬃马》(漫画)、《县官和西瓜》(卡通)、《风波》(水彩)、《药》(水彩)等彩色连环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其他艺术表现形式
  
  连环画广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除前面提到的一些形式以外,还曾经出现过剪纸、布贴、摄影、拓印等多种风格并更为新奇的连环画,这些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作为点缀,它对连环画的艺术园地添色不少。《天眼重开》(剪纸)、《各有长短》(剪纸)、《福福翻身记》(剪纸)、《李顺达互助组》(摄影)、《邦锦美朵》(工艺图案)等,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

 


 
上一篇:连环画《奇袭白虎团》成书的前后
下一篇:连环画的开本与版次

Copyright © 向日葵连环画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