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忆童年

小人书:挥之不去的印记

2010-10-19

  我们小时候,条件不好,市场上也没有什么,不像现在的孩子,条件优越,要什么,有什么。但是,我童年里的乐趣,如今的孩子却感受不到。由于当时处于特殊时期,生活条件差,合适我们看的“课外书”寥寥无几,而小人书内容丰富,画面栩栩如生,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
  
  如今书店里也有“翻版的小人书,但看过后跟以前感觉完全不一样。
  
  是小人书伴我走过童年,少年,步入青年。而最初的文化熏陶很大成分得益于小人书。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当时,社会上没有什么“学前班”、“辅导班”,幼儿园也少得可怜,孩子们只有到了上学的年龄时,才能到学校读书。那时,小人书就成了呵护我学习与生活的一名“家教”。虽然当时我识字不多,可是每当与家人路过小人书地摊时,总是被那生动传神、简洁明快、栩栩如生的图画所牢牢地吸引住,停住脚步,蹲下来,用我的小手不停翻阅,结果常常是被家人强行抱走。用母亲的话讲:“只要看见小人书,就不爱动地方。”因为年纪小,识字不多,家人认为我看不懂。可是在我幼小的心里,它成为我认识感知周围世界的启蒙老师。
  
  这时的小人书大多以土地改革、爱国增产、抗美援朝、宣传宪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一些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古典题材小人书也深受读者欢迎,譬如《三国演义》、《水浒》等。小人书的黄金时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而今张先生和许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样,童年时期正处于小人书发展的黄金时代,无疑小人书成了他们儿时最亲密的伙伴。
  
  当我上了小学,小人书如影随形伴着我。因为当时家境一般,兄弟姊妹多,懂事的我为了既能给家里节省开支,还能满足自己的看书瘾。放学后,我常常独自一人来到小人书地摊前,看一会儿再回家,书中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画片时常让我忘记回家的时间,因为这事儿,回家晚了没少挨父母的骂。但是这并没有减退我对它的喜爱,相反我还感谢它,因为它曾“帮”了我一个大忙。
  
  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上,我们的语文王老师与往常一样按时来到班级内,面对我们说:“这堂课大家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也可以根据老师一会儿写在黑板上的素材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放学前交给我”说完,大家对突然“袭击”,不知所措,表情诧异。我手拖脸颊,冥思苦想正为此发愁,无意间,我低下头,看见了桌匣里的小人书。灵机一动,联想到了我刚看完的一套古典名著的小人书,根据这个素材,我开始动笔,在大家忙于思考时,我手中的笔好像开闸的水库,一发不可收拾,一气呵成,斐然成章。最后,我按时把作文交到了老师手里,开心地放学回家了。第二天,老师在总结这次作文时,对我的文章夸奖了一番。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次借了小人书的光,让我那天在班里出尽了风头。小人书质朴无华,几角钱甚至几分钱就能买一本,虽然小时候我常常在书摊前看的多,买的少,但是我节省的钱从不乱花,都攒下来买小人书,时间久了,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套小人书,同时,在它的帮助下我的语文写作能力也提高不少。
  
  世事难料,伴随我多年的小人书在“文革”时期,也难逃厄运。当年我在众多红卫兵的鼓动和监督下,把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从家中搬出,投入火堆时,我的心情和那天的天气一样阴沉沉的。小人书在火堆中瞬间化为灰烬时,我眼圈红了,转身扑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把我拉到一旁,轻轻地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低声地说:“孩子没事,将来的小人书会出更好的,妈妈再给你买。”在母亲的安慰下,我点点头……
  
  事后多年,没想到,这次竟然成了我和小人书的诀别。
  
  而今,社会发展了,生活丰富了,但是,在我内心还是怀念有小人书的那段日子。我仍“执拗”地认为小人书对我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在我的眼里童年时期没有什么书能比小人书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接受的。于是,我怀着一线希望,跑遍全市大小书店,想买一些小人书,结果让我失望而归,传统意义上的小人书被挤出了书店的柜台,替代它的是华贵、精美,价格不菲的画册。可能是我要求“苛刻”,为了找到童年时的感觉。于是,我从锦州古玩城的古旧书摊上买回几本残破的,不成套的小人书。年岁更迭,世事沧桑,许多往事已被装订成册,但在我心灵深处,仍然怀念从前看小人书的日子。
  
  


 
上一篇:小时候的连环画《鸡毛信》翻看次数最多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向日葵连环画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