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连环画的艺术价值

2010-07-20
连环画智取威虎山


  从1966年到1970年五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出版的连环画几乎屈指可数。许多优秀画家有手不能画,他们感到手艺的荒废如同自杀。“样板戏”连环画主要绘画者之一戴敦邦先生回忆,为了不荒废自己的手艺,便偷偷地制定了自己的从艺计划一一从样板戏入手,因为此时全国文艺界唯独“样板戏”一支独秀。他先画了《智取威虎山》。每场一图,共14幅,寄发于当时的《红小兵报》。后来受到当时《文汇报》的重视,又调来了刘旦宅、张楚良和邓泰和参与创作,创作队伍扩大到四人,绘画主要由戴敦邦和刘旦宅负责,最后篇幅达到190幅,张楚良和邓秦和代表报社负责组织创作和承上启下。在即将分手之际,刘旦宅曾动情地对戴敦邦说:“自画画以来,没有哪次像这次这般卖力。”

  
  《智取威虎山》创作完成以后,于1970年5月以“文汇报《智取威虎山》连环画创作组编绘”的名义由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60开本,6月又出版40开本。而为她辛勤创作的作者连署名权也被剥夺了。
  
  连环画《智取威虎山》的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从中可以看到戴敦邦、刘旦宅等连坛高手,艺术特色。1970年8月5曰,《人民曰报》还辟专版发表了赞扬连环画《智取威虎山》的四篇文章。《奋起彩笔绘英雄》是这四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大方称赞连环画《智取威虎山》把样板戏移植到了连环画画面上,为工农兵占领连环画阵地打响了第一炮。文章还希望:“革命美术工作者在同工农兵相结合,不断改造世界观的同时,拿起红画笔,把他玉和、郭建光、洪常青等英雄形象都描绘出来。为大力普及样板戏,为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时代的新作品。”从此,上海市出版革命组(上海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专业连环画出版社都组织精干力量加快了“样板戏”连环画的出版速度,到现在才有各式各样的“样板戏”连环画存世。
  
  《智取威虎山》连环画在“样板戏”连环画的创作上具有首创精神,后来的“样板戏”连环画基本都是按照《智取威虎山》套路走下来了。它的特点是画戏而不是画戏的故事,最大限度的重现舞台景象。画马鞭不画马,画船浆不画船。舞台上房子内景均为剖面示人,连环画也只能画成房子的剖面图。
  
  现在仍有些连友对“样板戏”连环画的创作方法不理解,说什么“败笔”、“不合情理”,他们不能理解在冰天雪地中怎么会盛开梅花,解放军战士的军帽的护耳没有一个放下来,没有戴手套等,并认为如果这样装束,在冰天雪地中马上会冻坏。他们不明白,“样板戏”连环画只是最大程度的复原舞台,它的真实是真实的反映舞台景象。如果杨子荣骑看马、江水英摇着船、赵永刚赶着大车一起走上京剧舞台,这才是真正的不合情理。
  
  《智取威虎山》虽然采用的是传统线描形式,但是人物的造型与场景的安排都明显借鉴了西方的人体解剖知识和透视知识,人物身体各部分基本符合真实的人体比例。由于深受“样板戏”的影响,该作品的人物表情、动作造型、典型瞬间的表达等方面,都追求着舞台化的效果。如《打虎上山》一场戏中杨子荣的动作造型,《定计》一场戏中参谋长运筹作战方案的动作画面,人物都采取了京剧亮相式的造型动作,显得夸张而有力。前者采用了很多大特写镜头,形象刻划很细致,旨在强调主人翁对毛主席、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后者主要从刻画参谋长眉头紧皱和舒展来表现参谋长沉思熟虑,反复推敲,表现了一个优秀指挥员不骄有躁、指挥若定的风采。从后来出版、展览的连环画作品看来,这本连环画体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的影响是极大的。从此,大题材,大特写,大动作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连环画创作里。如《青春火花》、《小八路》、《胸怀朝阳永向前》等连环画中的有些画面,便明显受到了《智取威虎山》的影响。当然,所谓受影响并不是说作者照抄了连环画《智取威虎山》的某一幅画,而是说作者在人物造型、安排、构图布局等方面都接收了《智取威虎山》所确立的的一种新模式,这就使得他们的作品完全偏离了《山乡巨变》等一批作品所确立的“生活化、新切化”的艺术传统。不过现在有一种倾向,更推崇于《山乡巨变》的“生活化”的艺术形式,对《智取威虎山》确实的“戏剧化”的艺术形式重视不足。其实两种艺术形式都不可偏废,艺术的大观园应该是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随意抹杀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带来的后果都是十分有害的。
  
  虽然在大的方面,《智取威虎山》连环画是戏剧化和程式化的,最大限度的表现京剧舞台上的造型形象,但是在细节刻划上,非常注意生活化和真实性。如《定计》一场对桌椅的刻划,木纹清晰,非常具有原始木材的质感。还有服装的皮毛感的描绘也给人一丝不苟的感觉。所有这些,都给人以细节的真实感。
  
  


 
上一篇:“三突出”原则指导下创作的连环画《龙江颂》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向日葵连环画 All rights reserved.